发布时间:2024-04-09来源:网络整理:游戏藤(www.youxiteng.com)
清明时节,扫墓的人流从八宝山人民公墓的东门和西门慢慢涌入,平日冷清的公墓里再一次变得熙熙攘攘。这是公墓一年中人气最盛的时候。人们三三两两,提着水桶、抹布,手捧鲜花寒食,穿梭在纵横交错的墓间小道,蹲在碑前为先人拭去积落一年的灰尘。王建生站在主干道上,看着来来往往的扫墓人群,时不时为前来问询的人们指点着什么。他是八宝山人民公墓7万多座墓碑的守护者之一,在这里一守就是25年。
帮忙找墓 他就是张“活地图”
“请问‘成3区’该怎么走?”一位满头银丝的老奶奶步履匆匆向正在执勤的王建生走来,因找不到亲人的墓碑,老人皱着眉头一脸急切。王建生不假思索,下意识地抬起右手,指着成3墓区的方向:“您沿着这条路一直往里走,走到头,就在您右手边。”
事实上,对于不少家属来说,寻找墓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年中只在清明时节来墓地一次,时间久了,便很容易模糊了墓碑的位置。尤其在这迷宫一般的墓区里,乍一看,每个墓碑都长一个样。八宝山人民公墓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0.6公里,大约有23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10万余份骨灰,7万余个墓碑,分布在大的小的、新的旧的20多个墓区里。加上纵横交错的墓间道,若是不熟悉,很容易在其间迷了方向。
可这对于老墓人王建生来说,指路、找墓是他再熟悉不过的事情。当被问到公墓里都有哪些墓区,王建生如数家珍,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列举:“像老的,有老1区、老2区,一直到老13区,还有成2区到成6区,成A区、成B区。新建的有新4区、新5区、新6区,还有南3区,11区还分了三个台阶区。”20多个墓区在他脑海里自动生成了一张地图,清晰而准确。
每个墓区所对应的年代,王建生同样了如指掌。只要一说哪个年代下葬的,或是告诉他区牌号,他总能准确定位到相应的区域。“园子里的墓最老的是上世纪50年代的,那时候还用的棺材呢。新的墓区主要就在北边了。”王建生一边说,一边指向对应的墓区方位。
墓区太多,每年都有好多逝者家属找不到墓碑。有的是因为这里太大,有的是第一次来,也有的是子孙专程来寻宗认祖。这些逝者家属打电话到业务厅询问,业务厅一看是来找墓的,第一反应就是给王建生打电话。对于业务厅对自己找墓能力的信赖,王建生颇有些得意:“他们不找别的师傅,专找我。因为我是这里干得最久的。”
花三天为海外华侨寻墓
说到帮忙找墓,王建生回想起了七年前的一个故事。据他回忆,在2011年6月的某天中午,一个叫陈家铭(音)的年轻小伙来到公墓业务厅,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向业务员讲述了自己的来意。原来,他的祖父是一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牺牲后,由组织安排安葬在八宝山,应该就葬在人民公墓内。但由于那时候他父亲还小,对于墓碑的位置已经没什么印象,等到年龄稍大些,又遇到了“文化大革命”,所以其父一直未能给祖父扫过墓。直到1976年以后,陈家人才来此寻找墓碑。由于当时的环境和历史空白,虽然多方查找但是始终没有结果。此后他们全家便移居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365646237到美国,此事也就成了陈父的一块心病。
为了了却心愿,从1990年开始,其父隔两年就要回国一次,还专程到人民公墓查找陈家铭祖父的墓碑,但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找寻未果。而到了2011年,其父突发重病,可能不久就会告别人世,其父在病床上一直放不下的就是这件事,所以让陈家铭回国无论如何要找到祖父的墓,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
“陈家铭到业务厅登记之后,公墓就通知了我们所有员工,要求大家充分利用工作空闲时间到墓区,尤其是老墓区帮忙找墓。当时我干完一些手头的工作,就会到墓区里再转转。几万个墓呢,要找到真是挺难的。”
两天苦苦寻找毫无收获,直到第三天下午的三点半左右,王建生刚修完一块墓碑,准备回库房添点水泥,回去的路上他有意无意地瞥着沿途墓碑上的名字。很幸运,终于在“老4区”有了发现。那是一个很老的水泥墓,墓碑上半截已经断了,积土几乎完全埋住了剩余的小半截墓碑,地面上只露出不足10厘米。
“当时我在想,会不会是这个?”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王建生凑近前,用小铲挖去底部的一些积土,隐约看到碑上有一个模糊的“杰”字——这就是陈家铭祖父姓名中的一个字。再看碑文落款的家属姓名,与陈家铭提供的家属姓名完全一致。“当时我一下子就喊出来了,‘就是他了’!”
随后,业务厅第一时间通知陈家铭,他现场确认这就是他父亲苦苦寻找了20多年的祖父的墓。“记得当时小伙子特别激动,不停地晃着我的手,嘴里一直在重复着谢谢两个字。”王建生说,由于墓穴已经破败不堪,在公墓的建议下,陈家铭对老墓进行了改造,重新选墓立碑。公墓特事特办,很快就让年轻人带着祖父崭新墓穴的照片回到了美国。一周后,公墓接到陈家铭打来的越洋电话,陈家铭的父亲已经安详离世,当时手里还捏着祖父墓穴的照片。
讲完这段经历,王建生不免有些唏嘘:“中国人讲究认祖归宗,我们能做的也就这些。有时不一定当下就能找到,往往会先登记下来,再花几天的时间去寻找。” 此刻,王建生还在墓园里伫立,他右手搭着一块墓碑的背面,就像搭着老友的肩膀,一边感慨,一边用指尖摩挲着墓碑上的石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