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关于吸血鬼的小说~~~~~`
爱上吸血鬼http://book.4yt.net/writer/M/229/25013/index.htm好看~!!!
邱芙洛,一个出色的女法医,兼具美丽聪慧、理智冷静的特质,长相佳、外型优,却单身多年,为什么呢?原来不是没人追,而是追求者都被她的特立独行给吓跑了!谁教她是个标准的工作狂,专长尸体解剖、嗜好案情推理,敬业程度无人可及,连约会吃牛排都离不开死人的话题,别人听得毛骨悚然,她则照样处之泰然。想追她得要有丰富的内涵及非常人的胆识,没人符合条件,她干脆全心工作,不谈情说爱了。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她很快找到了有兴趣的对象——某个月圆之夜,她遭到歹徒袭击,危急之际,身穿黑色斗篷的法尔出现救了她!他异色的双眼发射出魅力电波,优雅神秘的气质令她联想到传说中的吸血鬼。嘿嘿!好奇心被勾起,她决定锁定他为研究对象……
我的蓝http://book.4yt.net/writer/X/116/24586/index.htm
他们同样在哈佛,却不曾碰过面。
一个是可爱又清丽的二十岁天才美少女,
早早修完了硕士学分、通过了论文,却无意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只想“探索”,做一些她从来没做过的事;
一个是全身散发著无从掩藏的贵气光芒的二十四岁“王子”,
原想延揽这位天才进“莫氏”,却想著:还是离她远一点好了。
他们,注定要碰面……
她说:你只是我的男朋友,不是我的人生;你不能完全了解我,
正如你无法代我过我的生命。
他说:我是无法代你过你的生命,但我可以在仍然陪著你的时候,
听你说话,让你觉得快乐。
他们,决定谈一场没负担的短暂恋情……
吸血鬼侯爵http://book.4yt.net/writer/Y/320/5099/index.htm
她是没人疼、没人要、同人爱的钢管女郎,
除了年迈的奶奶爷爷,她一无所有,
不料突然冒出的“阿逗仔”要她洗手别干了,
还死命的游说老板炒她鱿鱼,
或老说“吸血鬼”这些早掉了牙的故事,
奇怪,她一向交友单纯、男友空缺,
怎会莫名来个怪哥哥一副煞她很久的样子,
还好心的带她远渡重洋寻找父亲下落,
更时时来句“我爱你”说得她心头意乱,
直到他从不良少年手中救回了她,
亲眼眼睹他的伤口竟神奇的愈合时,
她才明白,他是她千百世的爱
垃圾堆里的吸血鬼http://book.4yt.net/writer/X/443/2341/index.htm
自己爱“翻垃圾桶”的毛病已经够古怪了,
没想到他竟然比她还畸形!
自从她因这恶习,被家人扫地出门后,
就对住自己隔壁--
三餐只吃“猪血糕”的“人类”产生兴趣,
除了打他垃圾桶的主意外,
还不知情的把化身“蝙蝠”的他带回家当宠物,
可天知道,她只是翻他垃圾桶,
却落得加入他们吸血阿达一族的下场……
真是好大的胆子!
竟在他面前大谈要将他养肥,
好做“水果蝙蝠”大餐,真是不开眼,
敢如此对待他这吸血王子,
可她怎么会有身为皇后的信物“那维之戒”?
真是大有问题,
先把她带回吸血鬼大本营再说,
不嫁他,也没关系,他就放出风声,
谁都可以咬她一口,
看她有多少血可以流失……
情爆校园http://book.4yt.net/writer/X/1022/9457/index.htm
青春洋溢的高中学园里,有些人被赋予秘密任务
他们身具迅速处理突发状况的超级能力
人称——JSSP 日本秘密校园特警......
琉音学园的学生会书记与凤华学园的正义美少女
一个是中国长剑、枪法一把罩,
JSSP史上最年轻的正规特警
一个是热忱一百、经验零蛋,
老爱大呼小叫的特警实习员
当他们对上全日本最疯狂、最变态的纵火炸弹客
她的性命安全指数从此陡降为
凉夏校园纪事http://book.4yt.net/writer/X/116/564/index.htm
「展锋学园」欢迎帅哥美女、富家子弟来报考!不过,除了好看的皮相之外,请记得掂掂皮相下的斤两!就说她罗蝶起吧--虽说没啥艳惊四座的绝世容颜,可光凭她那来自校长妈妈和数学高手老爸的优良基因,不仅在学生会上呼风唤雨,更是勾动那个一星期跷六天课的未来黑社会老大一颗冷傲的心!唉!没办法,太聪明就是会有这样的麻烦!不过,他说要娶她,她就得嫁他吗?慢慢等吧!此刻她年华正青春,还有很多事没做呢!首先,当然是先算计她那世间少有的爹娘喽……
生死相许无尽处http://book.4yt.net/writer/G/415/381/index.htm好看~!!!
咦?什么?啥?可能吗?
他真是集天下「坏」之大成,
心很狠、手很辣的坏胚子吗?
可她横看竖看上看下看,怎?看都不像啊?
还一不小心就被他煞到了,
当两双眸、四只眼睛在空中交会的一刹那,
她就知道,他——是她今生的伴侣!
而他也明白,她——是他今生永远的最爱!
所以,一切不利于他的言论,她相信,
应该……都是谣言惹的祸,其实他是被冤枉的!
嗯~~这样一来,她就可以放心的和他谈一场甜甜蜜蜜的乱爱了,
只是,她不懂,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见不得他们好,
使尽浑身解数、出尽坏招,就是要拆散他们呢……
真爱难逃
这本挺不错的.我个人觉得是仿 惊情四百年(旷世惊情) 写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喜剧结尾,而后者则是悲剧.
http://book.4yt.net/writer/T/1411/12334/index.htm
冷爵迫爱
http://bbs18.xilu.com/cgi-bin/bbs/view?forum=sz4yt&message=5这家伙究竟想怎样啊?就算被她撞见他半夜出来吸人血,她流流处女之血、打发打发他也就小命得保了吧?怎知这小子得了便宜还卖乖,竟然咬她一口当余“性”节目!这下可她!他人也要了、脖子也咬了、血还吸了不少,却仍旧不知满足的死缠她不放,搞得她四处被人威胁不说,还必须时时提防他的“性骚扰”,生怕一个不注意,就被他连人带骨地“吸干摸尽”!怪的是她虽心怨愤却渐渐不敌他所带来的“性”福滋味,即使人人都说吸血家族的成员个个没血没眼泪,她仍恨不得让他一咬再咬三咬,变成他永远的枕边人..
犹太人的问题
犹太人简介
犹太人(希伯来语:יהודים)乃是指犹太教民,或者更笼统意义上所有犹太族人(也被称为犹太民族),是族群体既包括自古代沿传下来的以色列种族,也包括了后来在各时期和世界各地皈依犹太宗教的人群。从广泛的角度,犹太人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严格的宗教奉行者。
从民族宗教上讲,犹太群体原来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一个游牧民族,最初被称为希伯来人,意思是“游牧的人”。根据记载他们历史的《圣经·旧约》传说,他们的远祖亚伯拉罕(阿拉伯语发音为易卜拉辛)原来居住在苏美尔人的乌尔帝国附近,后来迁移到迦南(今以色列/巴勒斯坦一带)。他有两子,嫡幼子以撒成为犹太人祖先,根据《古兰经》的记载,其与侍女夏甲所生的庶长子以实玛利(阿拉伯发音易斯玛仪)的后代就是阿拉伯人。但根据基督教《圣经》记载,以撒有两子,长子以扫是阿拉伯人的祖先,次子雅各是犹太人的祖先,而以实玛利流亡埃及不知所终。
历史变迁
远古代
犹太人的祖先名字叫雅各(阿拉伯发音为叶尔孤白),雅各是以撒的儿子、亚伯拉罕(阿拉伯发音为易卜拉欣)的孙子,后来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和神搏斗的人”,而且因为他在和神搏斗的时候伤了腿筋,所以犹太人在宰杀动物时都要把腿筋挑出来丢弃。
雅各生有12个儿子,由于约瑟的关系,在七个荒年的第二年迁移到埃及,受到当时统治埃及的西克索斯人的优待,居住在尼罗河下游,转变为农业民族。西克索人被努比亚人暴动赶出埃及后,以色列人的地位急剧下降,沦为埃及人的奴隶,他们在摩西(阿拉伯发音为穆萨)的带领下逃出埃及,逃回巴勒斯坦定居,以色列的12个儿子的后代形成十二支族,原来在巴勒斯坦分居,后来统一成一个国家,先由便雅悯支族中的扫罗作王四十年。之后由犹大支派中的大卫担任国王,以色列国家在大犹太人的象征:白色、蓝色、大卫王之星卫的儿子所罗门(阿拉伯称为苏莱曼大帝)担任国王期间达到鼎盛。
所罗门死后,他的儿子罗波安继承王位。由于他及一班年青的大臣所施行的苛刻政策,北部10个支族的人分离出去,单独成立以色列王国,并推举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为王;犹大支族和便雅悯支族联合成立了犹大王国。以色列王国不久即被亚述人消灭,犹大王国尚坚持了几百年,后来也终于被巴比伦帝国攻占。人民被虏到巴比伦成为奴隶。
波斯帝国消灭巴比伦后。犹太人被允许回犹太区,重建耶路撒冷圣殿,后来相继沦为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属民。到了公元1世纪,撒马利亚人和犹太人是没有来往的。耶稣死后不久,犹太人起义反对罗马人,耶路撒冷被罗马大军攻破,圣殿被拆毁,犹太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自称为犹太人。
中世纪及近代
犹太人到世界各地后,语言、风俗逐渐和当地居民同化,但他们坚持信仰本民族的宗教,以此维持民族的独立性,仍然用自己的希伯来字母书写文字,在意大利、西班牙的犹太人,语言被同化,用希伯来字母书写的叫“拉丁诺文”;在德国、波兰的犹太人语言为“意第绪语”;流落到中国的犹太人,由于他们的宗教信仰也不吃猪肉,被中国人误称为“蓝帽回回”“术忽回回”,并逐渐和其他回族混淆,长期以至于完全失去了犹太人的信仰和习俗传统,这是全世界所有犹太人中唯一特例。虽然基督教《圣经》的“旧约”部分与犹太教《圣经》的内容几乎相同,但基督教的“新约”将“旧约”的内容进行了相当大程度的延伸并使得基督教和犹太教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区别。信仰上的区别在欧洲多年来深刻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不断被利用,造成犹太人在欧洲国家长期受到歧视、迫害和杀戮。
现当代
19世纪末期,由于东欧的迫害加剧,成千上万的犹太人逃离此地,大多数投奔美国、加拿大和西欧。到1924年,共有大约两百万犹太人移民至美国,因当时美国社会对待犹太族群的态度相对比东欧而言更加宽容。欧洲对犹太人的迫害终于在大德意志帝国时期达到顶峰,发生了灭绝约600万犹太人的大屠杀,几乎彻底摧毁犹太人在欧洲2000年的文化历史沉淀。
1948年以色列国建立,是自罗马摧毁耶路撒冷后近2000年来成立的第一个犹太人国家,并人为复兴口语希伯来语的正式使用。但以色列建国的地点是在巴勒斯坦地区,导致和当地定居已久的阿拉伯裔巴勒斯坦人矛盾激化,使中东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并致使原先居住在阿拉伯国家的近90万犹太人也陷入困境。
到21世纪初,美国和以色列是犹太人的主要集中地。
犹太复国与中东战争!
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巴勒斯坦。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居民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掀起了第三和第四次回归浪潮。在1929年爆发的一场巴勒斯坦暴动中,阿拉伯人杀死了133名犹太人。接著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数场暴动发生。对此英国在1939年颁布了一份白皮书,限制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至75,000人,并且限制犹太人购买土地。这份白皮书被许多犹太人和锡安主义者视为是对犹太人的背叛,并且认为那违背了贝尔福宣言。阿拉伯人也并没有就此平息,他们希望完全停止犹太人的移民。
1933年,纳粹在德国执政,掀起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1940年,犹太人已占当地居民总数的30%。后来在欧洲发生的犹太人大屠杀,进一步推动了犹太人回归。1944至1948年之间,愈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
以色列复国
1947年,鉴于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和平努力受到挫败,英国政府决定从巴勒斯坦托管地脱身。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稳定增长,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大屠杀影响,犹太人复国的理念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联合国成立了“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两个国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分治方案的当日,大卫·本-古理安接受了该方案,但被阿拉伯国家联盟断然拒绝。阿盟委员会高层下令对以色列的犹太平民展开为期三天的暴力袭击,攻击建筑、商店、以及住宅区,紧接著犹太人组织的地下民兵部队展开还击,这些战斗很快便蔓延为大规模的冲突,继而引发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在1949年1月25日全国选举中,有85%的合格选民参加了投票,接着有120个议席的第一届议会开会。两位曾领导以色列建成国家的人成为该国的领袖,犹太人代办处领导人大卫·本-古里安当选首任总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领导人哈伊姆·魏兹曼由议会选为首任总统。1949
年5月11日,以色列取得联合国的席位,成为第59个会员国。
1948年独立战争
在以色列建国之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开始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北边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军队都在接近边界的地方被阻挡下来,来自东方的约旦军队则攻下耶路撒冷的东部,并且对城市的西部展开攻击。不过,犹太人的民兵部队成功的阻挡了约旦军队,而地下的国民军组织部队(Irgun)也阻止了来自南方的埃及军队。从6月开始,联合国宣布了一个月的停火令,在这段期间里以色列国防军正式成立。在数个月的战斗后,双方在1949年达成一则停火协议并划清暂时的边界,这条边界线被称为“绿线”(Green Line)。以色列在约旦河的西方获得了额外的23.5%的管辖领域,约旦则占有以色列南部一块山地区域和撒马里亚,后来那里被称为西岸地区。埃及在沿海地区占有一小块的土地,后来被称为加沙地带。
大量的阿拉伯人口逃离了新成立的犹太人国家,巴勒斯坦人将此次流亡称为“大灾难”(النكبة),预计有400,000至900,000名巴勒斯坦难民流亡,联合国估计有711,000人。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未解决的冲突、以及巴勒斯坦难民的问题一直持续至今。随著1948年的战争,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口开始撤回以色列,大量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犹太人难民使得以色列的人口遽增了两倍。在接下来几年里将近850,000名瑟法底犹太人从阿拉伯国家逃离或遭驱逐,其中约有600,000人迁移至以色列,其他的人则移民至欧洲和美国。
50年代和60年代
在1954年至1955年间,担任以色列总理的摩西·夏里特(Moshe Sharett)试图轰炸埃及未遂而爆发丑闻,造成以色列在政治上蒙羞。埃及在1956年国有化了苏伊士运河,英国和法国对此相当不满。以色列在遭到一连串阿拉伯地下民兵部队的袭击后,秘密的与英法两国结盟,并且对埃及宣战。在苏伊士运河危机后,三个国家遭到联合国的谴责,以色列被迫从西奈半岛撤军。
在1955年,大卫·本-古理安再次成为以色列总理,并且一直任职到1963年才辞职。在古理安辞职后,列维·艾希科尔(Levi Eshkol)继任了总理。
在1961年,纳粹的战争犯、也是欧洲犹太人大屠杀主谋之一的阿道夫·艾希曼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遭到以色列的摩萨德(Mossad)情报局干员逮捕,并且被送回以色列接受审判。艾希曼成为以色列历史上唯一一个遭到法庭判决死刑的罪犯。
在政治舞台上,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1967年5月再次紧绷。叙利亚、约旦、和埃及透露了开战的意图,埃及并且驱逐了在加沙地带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埃及违反了之前立定的条约、并且封锁了以色列战略要地的堤蓝海峡,接著又在以色列边界部署大量的战车和战机,以色列于是以埃及挑衅为由在6月5日对埃及展开先发制人的攻势。在这场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击败了所有阿拉伯邻国的军队,并且在空军战场上获得完全的胜利。以色列一口气夺下了整个西岸地区、加沙地带、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1949年划定的绿线则变成以色列管辖国内领土和占领区域的行政分界线。后来在签订一则和平协议后,以色列将西奈半岛还给了埃及。
在战争中以色列空军误炸了一艘美军的情报船自由号(USS Liberty),造成34名美军死亡。美国和以色列的调查总结认为这场意外是因为自由号的辨识困难而造成的误击事件。
在1969年,以色列的第一名女性总理梅尔夫人当选。
70年代
1968年至1972年这段期间被称为消耗战争(War of Attrition),以色列和叙利亚、埃及间的边界频繁爆发许多小规模的冲突。除此之外,在1970年代早期,巴勒斯坦武装部队对以色列和各国的犹太人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恐怖攻击,在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爆发了慕尼黑惨案,巴勒斯坦的武装民兵挟持以色列的代表团成员作为人质,最后所有人质皆遭杀害。以色列对此展开了报复性的“上帝之怒行动”(Operation Wrath of God),由一群以色列摩萨德情报局的干员在世界各地行刺那些筹划慕尼黑惨案的幕后凶手。
最后,在1973年10月6日,正值犹太人传统的赎罪日那天,埃及和叙利亚对以色列发起了突袭攻势。尽管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初期成功打击了准备不足的以色列军队,埃及和叙利亚最终仍被以色列击退。战后的几年局势变的较为平静,以色列和埃及终于得以达成和平协议。
在1974年,伊扎克·拉宾继承梅尔夫人成为第五任总理。1977年的国会选举成为以色列政治历史上的主要转折点,从1948年来一直支配以色列政坛的工党联盟(המערך)遭到梅纳赫姆·贝京领导的联合党击败,这次选举在以色列还被称为是一场“革命”。
接著,在当年的11月,埃及的总统萨达特史无前例的拜访了以色列,在以色列国会进行演讲,这是以色列建国以来第一次获得阿拉国国家的承认。以色列军队的后备军官也组成和平运动以支持这次谈和。在萨达特拜访之后,两国间进行的和平谈判最后签下了大卫营和约。在1979年3月,贝京和沙达特在美国华盛顿特区达成以色列-埃及和平条约。随著条约的签订,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军,并且撤离了自从1970年代开始在那里建立的移民区。以色列也同意依据1949年划定的绿线让巴勒斯坦获得自治权。
80年代
在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轰炸了伊拉克在奥西拉克(Osirak)建立的核子反应炉,阻止了伊拉克制造核武器的企图,这次任务又被称为巴比伦行动。
在1982年,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了一场攻势,卷入自从1975年以来一直进行的黎巴嫩内战。以色列的开战理由为保护以色列在北方的殖民区,当时殖民区经常受到来自黎巴嫩的恐怖攻击。在建立了四十公里的障碍区后,以色列国防军继续前进,甚至攻下了首都贝鲁特。以色列军队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逐出了黎巴嫩,迫使巴解转移基地至突尼斯。由于无法承担战争带来的压力,总理贝京在1983年辞职,由伊扎克·沙米尔(Yitzhak Shamir)继任。以色列最后在1986年撤出了大部分在黎巴嫩的军队,边界的缓冲地带则一直被维持,直到2000年以色列进行单方面的撤军。
在1980年代里,原本由伊扎克·沙米尔领导的右派政府被左派的西蒙·佩雷斯取代。佩雷斯从1984年开始担任总哩,但在1986年又被沙米尔取代,沙米尔达成了一个政党联盟的协议。在1987年爆发的巴勒斯坦大起义引燃了占领区域的一连串暴动,在暴动后沙米尔再次于1988年的选举中连任总理职位。
90年代
在波斯湾战争中,虽然以色列不是反伊拉克的联盟国之一、也没有实际参与伊拉克战事,以色列仍遭到39枚飞毛腿导弹击中。导弹并没有直接杀害任何以色列的公民,倒是有一些人因为不正确使用预备的防毒面具而死亡,除此之外一名以色列人遭到爱国者导弹碎片击中而丧命。在战事中,以色列也向在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提供防毒面具,以免他们遭伊拉克的生化武器攻击。尽管如此,巴解仍然表示支持萨达姆政权,一些巴勒斯坦居民甚至还站在屋顶上替来袭的飞毛腿导弹欢呼,虽然最后他们仍使用了以色列人提供的防毒面具。
在1990年代早期,苏联的大量犹太人开始移民至以色列,依据以色列的回归法,这些人在抵达以色列时便能取得以色列公民权。大约有380,000人在1990-1991年抵达以色列。虽然以色列大众最初相当支持回归法,新移民造成的许多问题被工党作为选战中的把柄,批评执政的联合党没有解决他们的工作和住房问题。结果在1992年的选举中,新移民们大量投票给工党,使得左派再次抬头。
在选举之后,伊扎克·拉宾成为了总理。在选举中工党曾经承诺将会大为改善以色列的国内治安和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到了1993年底,以色列政府抛弃了1991年的马德里协议框架,改与巴解签订奥斯陆协议(Oslo Accords)。在1994年,约旦成为继埃及之后第二个承诺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阿拉伯国家。
最初以色列大众广泛支持奥斯陆协议,然而在协议签订之后以色列仍然持续遭到哈马斯武装团体的频繁攻击,协议受到的支持也开始大量减少。在1995年11月4日,拉宾遭到一名极端的以色列民族主义者刺杀。
由于拉宾的遇刺,大众对于奥斯陆协议的观感也稍有好转,大为提升了西蒙·佩雷斯的支持度,使他赢得了1996年的大选。不过,新的一波自杀炸弹攻势加上阿拉法特赞美炸弹客的声明,使得公众舆论再次扭转,并且在1996年5月输给了联合党的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虽然内塔尼亚胡被视为是奥斯陆协议的坚定反对者,他仍然决定从希伯伦(Hebron)撤军,并且签下了怀伊备忘录(Wye River Memorandum),给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更大的自治权力。在内塔尼亚胡任内巴勒斯坦团体对以色列平民的袭击活动大为减少,然而他的联合政府仍然在1999年垮台。在1999年选举中工党的埃胡德·巴拉克以大幅票数差距击败内塔尼亚胡而继任总理。
2000年后
巴拉克在2000年决定单边的从黎巴嫩撤军,这次撤军也是为了阻挠真主党对以色列的攻击,迫使他们不得不跨越以色列边界才能发动攻击。巴拉克和亚西尔·阿拉法特曾在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的斡旋下于2000年在戴维营进行协商,然而协商最后失败了,巴拉克提出的条件是一个由73%西岸地区和100%加沙地带组成的巴勒斯坦国家,并且在10至25年时间内将西岸地区的巴勒斯坦领域扩展至90%(排除耶路撒冷郊区则是94%),但阿拉法特拒绝这个提议。
2003年6月4日,在乔治·沃克·布什主持下,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马赫姆得·阿巴斯和以色列前总理沙龙于约旦相会。在谈判破裂后,巴勒斯坦开始了第二次的暴动,被称为阿克萨群众起义,暴动开始的时间就发生在以色列反对派领袖艾里尔·沙龙访问耶路撒冷圣殿山(Temple Mount)之后不久。协商的失败以及新战争的爆发使得许多以色列人对巴拉克政府感到失望,并且也使和平协议的支持度大减。
在一场总理的特别选举后,艾里尔·沙龙在2001年3月成为了新的总理,稍后又在2003年的选举中当选了连任。沙龙开始从加沙地带进行单边的撤军,这次撤军在2005年8月至9月间实行完成。
以色列也在西岸地区建立了围墙,目的是为了保护以色列免遭武装巴勒斯坦团体的攻击。为了建立长达681公里的围墙,接近围墙的缓冲地区也连带的减少了9.5%的西岸地区面积,使得巴勒斯坦居民的经济状况遭遇困难。围墙的建立遭致了国际间的许多批评,也遭到一些以色列极左派的批评,不过,围墙的确有效的减少了对以色列平民的恐怖攻击事件。
在艾里尔·沙龙严重中风之后,总理权力转移给了艾胡德·奥尔默特。在2006年4月14日,在前进党赢得了大选后,奥尔默特当选为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的前进党也在2006年的2006年的选举中赢得了多数派席位。
在2006年6月28日,哈玛斯的民兵部队从加沙地带挖地道潜入以色列境内攻击以色列国防军的据点,俘虏了一名以色列士兵必且杀害了其他两名。以色列对此展开了夏雨行动,大量轰炸哈玛斯目标以及其他桥梁、道路、以及发电站。以色列也派军占领此地区。
2006年6月13日爆发的以黎冲突发生在以色列北部和黎巴嫩地区,主要是介于真主党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冲突始于真主党之前在一次跨越边界的恐怖袭击行动中杀害了八名以色列士兵并且俘虏其他两名,以色列认为黎巴嫩政府必须对这次攻击负起责任,因此从海上和空中对黎巴嫩展开轰炸,并且进军黎巴嫩南部。真主党继续使用火箭攻击以色列北部,并且以游击队的打带跑战术袭击以色列军队。最后以色列在2006年8月14日达成一则停火令。这场冲突杀害了一千名黎巴嫩平民、440名真主党民兵、以及119名以色列士兵,也对黎巴嫩城市的基础建设造成了庞大损害。
契约民族
犹太教
主条目:割礼的盟约
割礼为犹太人盛行的传统宗教仪式,希伯来文称此仪式为“盟约”(brit)或“割礼的盟约”(brit milah)。穆汉(mohel)为割礼执行人。男婴如没有生病或有其他健康问题等延期理由,穆汉就会为出生后第八天的男婴举行割礼。割礼进行期间,穆汉会致祝词并宣告男婴已实践律法,接着男婴的父母会致祝词以表明自己的儿子已被纳入上帝与犹太人之间的约,正式给男婴起名。根据《圣经·创世记》17章9-14节的记载,上帝吩咐亚伯兰为自己、男性子孙和仆人都要行割礼为永久之契约。按中世纪犹太教口传律法哈拉卡,没有跟从割礼者会被视为有意犯(karet),会招致在上帝剪除的惩罚。对犹太人来说,为出生后第八天的男婴举行割礼是著神圣的特殊意义。
什么是犹太人
1、肤色的多样性
黄种犹太人犹太人在世界各地经过接近二千年的流浪,和当地人的通婚,使到犹太人的肤色变得多种多样,有白种犹太人,黄种犹太人,和黑种犹太人,及印度和拉美的亚肤色的犹太人.
右图刚从印度移民到以色列的黄种犹太人。黄种犹太人居住在位于印度和缅甸交界处人口只有九千。
2、象征犹太人的颜色
蓝色和白色是象征犹太人的颜色。纳粹德国在1935年制定的《纽伦堡法律》第四条(1)禁止犹太人展示第三帝国国旗或展示象征德国的颜色。(即纳粹党旗的颜色,红色、白色、黑色)(2)犹太人可以展示象征犹太人的颜色。(即蓝色和白色)。因为白色既是第三帝国国旗的颜色又是象征犹太人的颜色所以破例允许犹太人展示白色。
3、契约民族
犹太教主条目:割礼的盟约
割礼为犹太人盛行的传统宗教仪式,希伯来文称此仪式为“盟约”(brit)或“割礼的盟约”(brit milah)。穆汉(mohel)为割礼执行人。男婴如没有生病或有其他健康问题等延期理由,穆汉就会为出生后第八天的男婴举行割礼。割礼进行期间,穆汉会致祝词并宣告男婴已实践律法,接着男婴的父母会致祝词以表明自己的儿子已被纳入上帝与犹太人之间的约,正式给男婴起名。根据《圣经·创世记》17章9-14节的记载,上帝吩咐亚伯兰为自己、男性子孙和仆人都要行割礼为永久之契约。按中世纪犹太教口传律法哈拉卡,没有跟从割礼者会被视为有意犯(karet),会招致在上帝剪除的惩罚。对犹太人来说,为出生后第八天的男婴举行割礼是著神圣的特殊意义。
宗教:犹太教
1、犹太教综述
犹太名人犹太语יהדות,旧称挑筋教、蓝帽回回,是在公元前2000年中东地区的游牧民族希伯来人中产生的。犹太教的成年礼在十二岁(女)与十三岁(男)。
犹太教崇拜单一的主神雅赫维(基督教中称耶和华),是希伯来人内部的民族宗教。犹太教认为《塔木德》是仅次于《圣经》的经籍,犹太教中派生出了两个世界最大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当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希伯来人的犹太原居地后,希伯来人也易名为犹太人并散落到希腊帝国各处,
公元前3世纪,希腊化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君主托勒密二世,召集70多位懂希腊语的犹太人,集中整理犹太教文献并译成希腊语,即目前基督教使用的希腊语圣经中的旧约全书部分,所谓七十士译本。再后来犹太国被罗马帝国彻底摧毁,犹太教位于耶路撒冷的圣殿被拆毁,只留下一段残破的西墙(哭墙),犹太人散落到欧亚各地。
公元6世纪时,部分犹太学者将七十士译本圣经整理,剔除其不是源于希伯来文或阿拉姆文本的部分,将整理好的部分重新译回希伯来文,成为犹太教的圣经。当然这个说法只是关于希伯来语圣经成书的一种说法。这个说法与基督宗教和犹太教中常见的关于希伯来圣经的来源的说法不一致。
历史上,犹太人曾面对多次毁灭性的灾难和逼害。犹太人由于两千多年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语言、文字已经分化,只是靠着统一的宗教维系其单一的民族性。由于犹太教徒认为救世主尚未来临,不承认耶稣基督是救世主,这是一直受到基督教世界歧视和迫害的一个原因。但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近年,已承认曾对抗犹太教徒,造成了他们承受苦难的历史。他们向往自己民族的辉煌历史。
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锡安主义)思潮兴起,各地犹太人以买地等手段陆续回到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家。由于在遵守方式和程度的差异,现今的犹太教主要有三大派系,分别是正统派、保守派及改革派。
一些宗教学者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通称为亚伯拉罕诸教,因为三者奉旧约中的亚伯拉罕为他们的先知。
2、犹太教影响
犹太教只是一个民族性的宗教,信仰人口并不多,但起源于犹太教的两个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宗教,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
犹太人国家在公元79年被罗马帝国摧毁后,一部分犹太人流落到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人混居,他们的宗教与阿拉伯人宗教类似,犹太教的教义又认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来自同一祖先。在古兰经中,也有很多和犹太教近似的方面。
基督宗教本身原来只是犹太教的一个支派,在耶稣被钉十字架死后,圣保罗仍然在犹大-撒马利亚宣扬耶稣基督救赎,就是传扬救赎给万邦万民,但几乎获得和耶稣同样的下场,只是由于圣保罗是出生于小亚细亚的罗马公民,所以幸免于处死被遣返回罗马。他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与其在犹太人中间传道,不如在外民族中间传道。由于他在罗马帝国中间的各民族中传道,将基督教变成一个世界性的大宗教。
现在全世界信仰犹太教的人很少,只局限在犹太人内部,还没有信仰锡克教和神道教的人口多,但每一部介绍宗教的书籍都少不了要提到犹太教,主要是因为其影响巨大。[2]
反犹主义
反犹主义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就是犹太人控制所在国家的经济命脉,在美国国徽上有一由十三颗星星组成代表美国最初13个州的一个六角形。一般认为这是一个偶然的标记,但也有人认为这个标记是为了感谢海姆·所罗门(HaymSolomon)为美国独立战争所提供的慷慨资助加入的,有人甚至认为所罗门本人设计了这个国徽。犹太人标志“大卫王之星”也是六角形,正是这颗国徽上的大卫王之星触动了反犹主义者敏感的神经,这颗在美国国徽上的大卫王之星成为反犹主义者眼中犹太人控制美国的证据,他们认为在历届的美国总统选举中,谁更亲以色列谁就会在犹太人支持下当选美国总统。
由于奥斯曼帝国是伊斯兰教帝国,这说明历史上穆斯林和犹太人相处比较融洽,穆斯林世界并没有发生像当时欧洲的那种反犹事件。
二战噩梦
在历史上,欧洲人对犹太人持有成见。为了阐明问题,有必要对犹太民族的历史作一个简单的回顾。犹太人的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来人,公元前,他们的祖先曾聚居生活在阿拉伯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攻占巴勒斯坦后,犹太人举行过多次大规模反抗罗马占领者的起义,但都遭到了罗马统治者的血腥镇压。到公元135年的犹太人起义再次惨遭失败为止,在这1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罗马统治者屠杀了百万犹太人,最后还把余者全部赶出巴勒斯坦土地,使他们流散到西欧,西欧当时完全处于落后的小生产农牧社会,土地被人们视为最珍贵的财富,商业则是人们鄙视的行业。犹太人逃往西欧后,当地的封建主们非常歧视他们,不许他们占有土地,只许他们经营商业。不知是历史过错教育了他们,还是生死磨难砥砺了他们,或者说这本来就是历史赋予的机遇,总之,由这一切所构成的历史集合体,铸就了犹太人的特质,使得他们聪明起来,坚强起来。他们不仅在困境中顽强地繁衍生息,而且逐渐地富有了。
公元13至15世纪,欧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当地新兴资产阶级同那些经商致富的新兴的犹太人资本家们,产生了利益冲突,噩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的头上。现实利益的冲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异,大批犹太人被迫流往东欧及美洲各国,开始了历史上的犹太人第二次逃亡。不幸的是,这种反对犹太人的意识,居然演变成了一种文化沉淀,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一直“遗传”到现代。尤其是进入上个世纪后的德及奥民族,反犹情绪与日俱增,希特勒及其追随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宗教的情结
基督教是世界上流传最广、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在欧洲,特别是西欧,人们普遍信仰基督耶稣。虽说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之一的《旧约全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两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但基督教教义认为,是耶稣的12门徒之一的犹大为了30块银币而出卖了上帝之子,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了基督徒们在情感上对犹太人的仇视。所以说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在宗教感情上是很难接纳犹太人。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又逐渐衍化成一种大众化的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同样,这种社会心态也作为一种文化沉淀。世代“遗传”,并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与社会经济政治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随时可以被利用的社会政治的潜在力量。当这种潜在的东西某个(些)政治野心家利用时,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成为一种疯狂的社会驱动力。
应该看到,当时的德及奥民族的内部,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情绪在现实利益冲突的激化下,使人们本来已有的反犹情绪更加激烈,从而加剧了对犹太人的仇视。在这种社会氛围的熏陶下,希特勒的“仇犹反犹”观点逐步形成,并迅速成为了这股社会情绪的主导,一方面,当时德及奥民族仇犹反犹的社会情绪极大地刺激着他的政治野心,使其民族主义思想恶性膨胀,为其日后仇犹反犹灭犹政策和措施制造社会价值取向,培植政治力量。 纳粹警察殴打犹太人
3、现实的需要
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使其工业生产倒退到了上世纪末的水平,国力渐衰。深刻的经济危机不仅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而且刺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须从掠夺的土地和生产空间中寻找出路”,希特勒的这一争霸世界的主张,得到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然而,实施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的罪恶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提供财力保证。在国力衰落的情况下,把手伸向富有的犹太人成为了他们的理所当然。
另外,居住在欧洲各地的犹太人,较之于其他民族而言,不仅富有,而且素质也要高些。面对这样一个民族,希特勒及其党徒们,既感到仇恨,又觉得胆怯。在他们的心中,犹太人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他们实现“第三帝国”美梦的严重威胁。这些,无疑加剧了希特勒对犹太人的仇恨和政治嫉恨。加上当时德国社会政治生活完全处在一种极端疯狂的症状之中,使希特勒的仇犹反犹观点不仅有了适当的社会环境,且得以迅速疯狂起来。
4、狂暴的病态心理
希特勒青少年时代整天在维也纳和慕尼黑街头的经历,铸就了他既自私又狂妄的性格。正如他小时的一位班主任老师后来回忆所说的那样:“希特勒缺乏自制力,至少被大家认为性格执拗,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和脾气暴躁。”加上他患有痉挛性的神经质,发起癫狂来甚至会趴在地上啃地毯边。从有关史料上可以看出,狂暴是希特勒性格的典型特征。例如,1942年的一天,纳粹德国武装部队外科医师扎尔·伯罗赫奉命去晋见希特勒,希特勒的爱犬就猛扑这位医师,吓得他魂不附体,医师被迫与它细声细语地说话,很快它就平静地趴在医师身边,把前肢搁在医师膝盖上,两眼温顺地看着他,并与他逗笑。希特勒见此情景暴跳如雷:“它是完全忠于我的惟一生物,可你把它骗去了,我要杀死它。”声音越来越高,简直到了嘶叫的地步,恕吼着威胁要监禁医生,类似这样的事,时有发生,狂暴加嫉恨,又造就了他的狠毒和残忍,希特勒是一个有严重病态心理的政治狂人。 被纳粹分子打死的犹太儿童上述四大原因,如果孤立地看其中任何一个原因,都很难构成对犹太人的灭绝性仇杀。只有把这四大原因融合为一体时,才能产生确定性的使犹太民族在劫难逃的社会效应,而希特勒则是把这四大原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魁首。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社会各种相关因素合力作用的产物,或者说是时事造就的。二战期间,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希特勒当属罪魁。希特勒对犹太人特有的种族仇恨和政治嫉恨,是政治狂人病态心理的一种特殊反映。导致希特勒严重病态心理的“菌种”就是来自历史成见和宗教情结,恰好又得到了当时德国社会环境的孕育。确切地说,希特勒的严重病态心理与当时德国社会政治生活的疯狂病态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疯狂的病态心理正是历史成见、宗教情结和现实需要三大原因的粘合剂;另一方面,这三大原因的聚合又把希特勒疯狂病态的心理推向了极端,从而引发了那场人类历史的大悲剧。
犹太复国历程
1、以色列建国前
犹太复国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巴勒斯坦。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居民区。192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犹太人有了自己的居住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掀起了第三和第四次移民浪潮。接著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数场暴动发生。对此英国在1939年颁布了一份白皮书,限制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至75,000人,并且限制犹太人购买土地。这份白皮书被许多犹太人和锡安主义者视为是对犹太人的背叛,并且认为那违背了贝尔福宣言。阿拉伯人也并没有就此平息,他们希望完全停止犹太人的移民。
1933年,纳粹在德国执政,掀起第五次犹太人移民浪潮。1940年,犹太人已占当地居民总数的30%。后来在欧洲发生的犹太人大屠杀,进一步推动了犹太人移民。1944至1948年之间,愈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
2、以色列建国
1947年,鉴于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和平努力受到挫败,英国政府决定从巴勒斯坦托管地脱身。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稳定增长,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大屠杀影响,犹太人复国的理念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联合国成立了“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两个国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分治方案的当日,大卫·本-古理安接受了该方案,但被阿拉伯国家联盟断然拒绝。1948年4月,惨绝人寰的“代尔亚辛大屠杀”发生,犹太人杀死了数百阿拉伯人,紧接著犹太人组织的地下民兵部队继续展开袭击,这些战斗很快便蔓延为大规模的冲突,继而引发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在1949年1月25日全国选举中,有85%的合格选民参加了投票,接着有120个议席的第一届议会开会。两位曾领导以色列建成国家的人成为该国的领袖,犹太人代办处领导人大卫·本-古里安当选首任总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领导人哈伊姆·魏兹曼由议会选为首任总统。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取得联合国的席位,成为第59个会员国。
3、1948年独立战争
在以色列建国之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开始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北边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军队都在接近边界的地方被阻挡下来,来自东方的约旦军队则攻下耶路撒冷的东部,并且对城市的西部展开攻击。不过,犹太人的民兵部队成功的阻挡了约旦军队,而地下的国民军组织部队(Irgun)也阻止了来自南方的埃及军队。从6月开始,联合国宣布了一个月的停火令,在这段期间里以色列国防军正式成立。在数个月的战斗后,双方在1949年达成一则停火协议并划清暂时的边界,这条边界线被称为“绿线”(Green Line)。以色列在约旦河的西方获得了额外的23.5%的管辖领域,约旦则占有以色列南部一块山地区域和撒马里亚,后来那里被称为西岸地区。埃及在沿海地区占有一小块的土地,后来被称为加沙地带。
大量的阿拉伯人口逃离了新成立的犹太人国家,巴勒斯坦人将此次流亡称为“大灾难”(النكبة),预计有400,000至900,000名巴勒斯坦难民流亡,联合国估计有711,000人。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未解决的冲突、以及巴勒斯坦难民的问题一直持续至今。随著1948年的战争,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口开始撤回以色列,大量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犹太人难民使得以色列的人口遽增了两倍。在接下来几年里将近850,000名瑟法底犹太人从阿拉伯国家逃离或遭驱逐,其中约有600,000人迁移至以色列,其他的人则移民至欧洲和美国。
4、1950年代和1960年代
在1954年至1955年间,担任以色列总理的摩西·夏里特(Moshe Sharett)试图轰炸埃及未遂而爆发丑闻,造成以色列在政治上蒙羞。埃及在1956年国有化了苏伊士运河,英国和法国对此相当不满。以色列在遭到一连串阿拉伯地下民兵部队的袭击后,秘密的与英法两国结盟,并且对埃及宣战。在苏伊士运河危机后,三个国家遭到联合国的谴责,以色列被迫从西奈半岛撤军。
在1955年,大卫·本-古理安再次成为以色列总理,并且一直任职到1963年才辞职。在古理安辞职后,列维·艾希科尔(Levi Eshkol)继任了总理。
在1961年,纳粹的战争犯、也是欧洲犹太人大屠杀主谋之一的阿道夫·艾希曼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遭到以色列的摩萨德(Mossad)情报局干员逮捕,并且被送回以色列接受审判。艾希曼成为以色列历史上唯一一个遭到法庭判决死刑的罪犯。
在政治舞台上,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1967年5月再次紧绷。叙利亚、约旦、和埃及透露了开战的意图,埃及并且驱逐了在加沙地带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埃及违反了之前立定的条约、并且封锁了以色列战略要地的堤蓝海峡,接著又在以色列边界部署大量的战车和战机,以色列于是以埃及挑衅为由在6月5日对埃及展开先发制人的攻势。在这场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击败了所有阿拉伯邻国的军队,并且在空军战场上获得完全的胜利。以色列一口气夺下了整个西岸地区、加沙地带、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1949年划定的绿线则变成以色列管辖国内领土和占领区域的行政分界线。后来在签订一则和平协议后,以色列将西奈半岛还给了埃及。
在战争中以色列空军误炸了一艘美军的情报船自由号(USS Liberty),造成34名美军死亡。美国和以色列的调查总结认为这场意外是因为自由号的辨识困难而造成的误击事件。
在1969年,以色列的第一名女性总理梅尔夫人当选。
5、1970年代
1968年至1972年这段期间被称为消耗战争(War of Attrition),以色列和叙利亚、埃及间的边界频繁爆发许多小规模的冲突。除此之外,在1970年代早期,巴勒斯坦武装部队对以色列和各国的犹太人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恐怖攻击,在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爆发了慕尼黑惨案,巴勒斯坦的武装民兵挟持以色列的代表团成员作为人质,最后所有人质皆遭杀害。以色列对此展开了报复性的“上帝之怒行动”(Operation Wrath of God),由一群以色列摩萨德情报局的干员在世界各地行刺那些筹划慕尼黑惨案的幕后凶手。
最后,在1973年10月6日,正值犹太人传统的赎罪日那天,埃及和叙利亚对以色列发起了突袭攻势。尽管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初期成功打击了准备不足的以色列军队,埃及和叙利亚最终仍被以色列击退。战后的几年局势变的较为平静,以色列和埃及终于得以达成和平协议。
在1974年,伊扎克·拉宾继承梅尔夫人成为第五任总理。1977年的国会选举成为以色列政治历史上的主要转折点,从1948年来一直支配以色列政坛的工党联盟(המערך)遭到梅纳赫姆·贝京领导的联合党击败,这次选举在以色列还被称为是一场“革命”。
接著,在当年的11月,埃及的总统萨达特史无前例的拜访了以色列,在以色列国会进行演讲,这是以色列建国以来第一次获得阿拉伯国家的承认。以色列军队的后备军官也组成和平运动以支持这次谈和。在萨达特拜访之后,两国间进行的和平谈判最后签下了大卫营和约。在1979年3月,贝京和沙达特在美国华盛顿特区达成以色列-埃及和平条约。随著条约的签订,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军,并且撤离了自从1970年代开始在那里建立的移民区。以色列也同意依据1949年划定的绿线让巴勒斯坦获得自治权。
6、1980年代
在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轰炸了伊拉克在奥西拉克(Osirak)建立的核子反应炉,阻止了伊拉克制造核武器的企图,这次任务又被称为巴比伦行动。
在1982年,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了一场侵略,卷入自从1975年以来一直进行的黎巴嫩内战。以色列的开战理由为保护以色列在北方的殖民区,当时殖民区经常受到来自黎巴嫩的攻击。在建立了四十公里的障碍区后,以色列国防军继续前进,甚至攻下了首都贝鲁特。以色列军队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逐出了黎巴嫩,迫使巴解转移基地至突尼斯。由于无法承担战争带来的压力,总理贝京在1983年辞职,由伊扎克·沙米尔(Yitzhak Shamir)继任。1982年9月16日,以色列支持的基督教民兵制造了惨绝人寰的贝鲁特大屠杀,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以色列最后在1986年撤出了大部分在黎巴嫩的军队,边界的缓冲地带则一直被维持,直到2000年以色列进行单方面的撤军。
7、1990年代
在波斯湾战争中,虽然以色列不是反伊拉克的联盟国之一、也没有实际参与伊拉克战事,以色列仍遭到39枚飞毛腿导弹击中。导弹并没有直接杀害任何以色列的公民,倒是有一些人因为不正确使用预备的防毒面具而死亡,除此之外一名以色列人遭到爱国者导弹碎片击中而丧命。
在1990年代早期,苏联的大量犹太人开始移民至以色列,依据以色列的移民法,这些人在抵达以色列时便能取得以色列公民权。大约有380,000人在1990-1991年抵达以色列。虽然以色列大众最初相当支持移民法,新移民造成的许多问题被工党作为选战中的把柄,批评执政的联合党没有解决他们的工作和住房问题。结果在1992年的选举中,新移民们大量投票给工党,使得左派再次抬头。
最初以色列大众广泛支持奥斯陆协议,然而在协议签订之后以色列仍然持续遭到哈马斯武装团体的频繁攻击,协议受到的支持也开始大量减少。在1995年11月4日,拉宾遭到一名极端的以色列民族主义者刺杀。
由于拉宾的遇刺,大众对于奥斯陆协议的观感也稍有好转,大为提升了西蒙·佩雷斯的支持度,使他赢得了1996年的大选。不过,新的一波自杀炸弹攻势加上阿拉法特赞美炸弹客的声明,使得公众舆论再次扭转,并且在1996年5月输给了联合党的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虽然内塔尼亚胡被视为是奥斯陆协议的坚定反对者,他仍然决定从希伯伦(Hebron)撤军,并且签下了怀伊备忘录(Wye River Memorandum),给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更大的自治权力。在内塔尼亚胡任内巴勒斯坦团体对以色列平民的袭击活动大为减少,然而他的联合政府仍然在1999年垮台。在1999年选举中工党的埃胡德·巴拉克以大幅票数差距击败内塔尼亚胡而继任总理。
犹太人认为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所以孩子四岁时就开始完全的思考行为。那时候,大人会告诉孩子们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不要拘泥于一个想法,因为还有很多的其他的思考方法。与此同时,记忆训练也在继续。孩子到了五岁时就要记住全部《旧约》。《旧约》是一本大部头经典,能全部记住水平就是非常高了。
有人知道这部电影名字吗 一部电影死循环。 在孤儿...
《前 目 的 地》
一九四五年的一天,克力富兰的孤儿院里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女婴,没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谁。她孤独地长大,没有任何人与她来往。直到一九六三年的一天,她莫明其妙地爱上了一个流浪汉,情况才变得好起来。可是好景不长,不幸事件一个接一个的发生。首先,当她发现自己怀上了流浪汉的小孩时,流浪汉却突然失踪了。其次,她在医院生小孩时,医生发现她是双性人,也就是说她同时具有男女性器官。为了挽救她的生命,医院给她做了变性手术,她变成了他。最不幸的是,她刚刚生下的小女孩又被一个神秘的人给绑走了。这一连串的打击使他从此一蹶不振,最后流落到街头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直到一九七零年的一天,他醉熏熏地走进了一个小酒吧,把他一身不幸的遭遇告诉了一个比他年长的酒吧伙计。酒吧伙计很同情他,主动提出帮他找到那个使‘他’怀孕而又失踪的流浪汉。唯一的条件是他必须参加伙计他们的‘时间旅行特种部队’。他们一起进了‘时间飞车’。飞车回到六三年时,伙计把流浪汉放了出去。流浪汉莫明其妙地爱上了一个孤儿院长大的姑娘,并使她怀了孕。伙计又乘‘时间飞车’前行九个多月,到医院抢走了刚刚出生的小女婴,并用‘时间飞车’把女婴带回到一九四五年,悄悄地把她放在克力富兰的一个孤儿院里。然后再把稀里糊涂的流浪汉向前带到了一九八五年,并且让他加入了他们的‘时间旅行特种部队’。流浪汉有了正式工作以后,生活走上了正轨。 并逐渐地在特种部队里混到了相当不错的地位。有一次,为了完成一个特殊任务,上级派他飞回一九七零年,化装成酒吧伙计去拉一个流浪汉加入他们的特种部队……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由于看了第一条的答案,觉得回答者赞美美国的言论使整个回答变了味道。所以在网上找了资料客观的回答以巴问题。
有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中东和平进程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宣告成立,开始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此后,巴解组织改变谋求建国的斗争方式,开始以和平谈判来实现建国的漫长历程。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此后有130多个国家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由于没有自己的领土,巴勒斯坦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这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第一次坐到一起试图解决长达40多年的冲突。这次会议构筑了中东和谈的基本框架——和谈分成双边会谈和多边会谈两个层次,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在华盛顿签署。根据协议,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杰里科地区实行自治,临时过度期为5年。
根据1994年5月,巴以双方签署的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5月4日巴勒斯坦开始自治。1995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塔巴协议,以色列军队先后撤出约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由巴方自治。1996年5月4日,巴以开始就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进行了首轮会谈。
但以色列在1996年6月内塔尼亚胡执政后,背弃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强调以“安全换和平”的原则取而代之,使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尽管巴以先后签署了《希伯伦协议》和《怀伊协议》,但终因以政府的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1999年5月,巴拉克当选以色列总理。为落实怀伊协议,巴以签署了《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双方同意1999年9月13日开始最终地位谈判,并于2000年2月15日前就耶路撒冷地位等问题达成框架协议,9月13日前达成最终协议。由于以方蓄意拖延,协议条款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2000年7月巴以美三方首脑会晤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戴维营举行。因涉及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巴难民回归以及水资源分配等棘手问题,会谈未能达成协议。同年9月28日,以色列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巴以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